課程內容
目前負責醫學系的課程:
- 醫三大體解剖學必修,四學分
- 大體解剖學實驗必修,四學分
- 神經生物學 (含神經解剖學與神經生理學)必修,三學分
- 醫三大體解剖學必修,四學分
- 大體解剖學實驗必修,四學分
- 神經生物學
(含神經解剖學與神經生理學)必修,三學分
- 組織學必修,二學分
- 組織學實驗必修,二學分
- 胚胎學必修,二學分
上學期
解剖學正課(四學分):
以系統性教學方式進行,與組織學以及胚胎學進行課程整合。先介紹大體構造,接著再介紹組織的顯微構造,然後再介紹胚胎的發育過程,最後請臨床醫師介紹此系統的臨床應用。以心血管系統為例說明:先介紹血液、心臟與血管的構造名稱,接著介紹心肌細胞與血管的顯微構造與細胞特性,然後介紹心血管的胚胎發育過程,最後請心臟科醫師介紹相關的心血管疾病。
下學期
解剖學實驗(四學分):
以區域性解剖教學方式進行,分別從頭、頸、胸、腹、骨盆、背部、上肢及下肢等不同區域,講解相關區域之細部構造,學生則分組進行解剖遺體之實習課程。上課方式,每組約 13-15人,每組再分為操作組(6-8人)與觀察組(6-8人),操作組必須負責完成進度,觀察組則協助操作、看標本、查閱書籍或是利用互動軟體自我學習,或是進行隨堂小考。操作組交接時必須負責解說觀察到的構造與進度;操作組與觀察組,每天輪流操作與觀察。
神經解剖學:
與神經生理學整合成神經生物學。先介紹大腦與脊髓的構造與神經傳遞途徑;而後由生理學介紹其運作功能。